百事3新闻
图:侨社汽车客运站繁华时曾日发3万馀旅客,而如今受飞机、高铁、网约车等影响,客运站于3月31日终止经营。
昨日,深圳“老牌”汽车客运站宣布正式退休,它就是陪伴乘客31年的侨社汽车客运站。这个客运站曾是老一辈港人的集体回忆,不少港人回内地探亲、过节,都要由罗湖过关,再到侨社汽车客运站转车到内地各县市。但随着飞机、高铁等交通运输方式越来越发达,侨社汽车客运站就不再是港人到内地的中转站首选。它经历过繁华—在2007年清明节,日发送旅客最高达3万余人;也经历过荒凉—据工作人员回忆,最惨淡的月份只卖出17张客运票。而最终,它也成为了历史舞台上的一抹“印迹”。\大公报记者 李薇、胡永爱
大公报记者3月31日在现场看到,侨社汽车客运站南广场的进站闸口大门紧闭,门口黏贴着结业通知,附近一排与客运站“共存亡”的餐饮店同为倒闭状态。而昔日停满大巴车、人头攒动的北广场早已看不到大巴车的身影,只有通道口贴着蓝色指引,示意旅客乘车购票需前往南广场。
据客运站隔壁华侨酒店的工作人员回忆,在2020年疫情以后,来侨社汽车客运站坐车的旅客数量就寥寥无几,“高铁对客运站的打击已经很大了,加上以前来这里的近8成是香港人,2成是周边旅客。香港封关两年多,他们仅存的希望也没了。”该工作人员称,客运站虽然是到3月31日才正式结业,但在他们眼中今年春节后就已是“名存实亡”。
“完成它的历史使命”
听闻侨社汽车客运站结业,港人Raymond语气中难免有一丝难过。他认为,这个营业了31年的“老牌”汽车客运站疫情期间正式宣布退休,也是完成了属于它的历史使命。
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,谈起侨社汽车客运站,Raymond记忆如新。他说,自己90年代在香港工作时,便长期往返于深港两地,罗湖口岸是那时的唯一选择。矗立于罗湖火车站西天桥之下的侨社汽车客运站,便也成了Raymond的“老朋友”。
那个年代,Raymond从香港去深圳周边旅行以及出差广东其他城市时,总会选择在这里乘车。第一次真正在侨社汽车客运站乘车,Raymond回忆大约是95年,“那时候是去东莞玩,过关后就近在这里坐了一辆短途中巴车。”不太干净的车厢,拥挤的座位,吵闹的乘客,明显的颠簸感,Raymond至今印象深刻:“与香港整洁舒适的小巴有着鲜明的对比。”
港人印象:热闹方便接地气
2000年定居深圳后,Raymond便常常往返两地开会工作。侨社汽车客运站前的公路上总是有很多计程车,排着长长的队伍,等待接上像Raymond一样的港人。热闹、方便、接地气,是他对这个片区的印象。Raymond清晰地记得侨社汽车客运站下开了一家当时非常高端的酒店,天桥上卖水果、卖翻版VCD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华润曾经的总部也在这条路上……
与Raymond记忆相似,在香港退休后就居住在惠州的港人庞志华说,自己从罗湖口岸过关后,需要在侨社汽车客运站乘车前往十里银滩或巽寮湾,此外从深圳机场搭乘前往罗湖的大巴,终点站也是这里。“以前我姐姐在香港帮我快递物资往内地,也是过关后将东西放在侨社附近快递站点。侨社对香港人来说就是一个记忆的标记点,在这附近可以按摩,可以寄快递,可以乘车。和朋友见面说‘侨社见’,大家都知道是哪里。”
相关内容本文由百事3平台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hwmk.com.cn/article/yixingxingyedongtai/1257.html